
巴尔的摩大桥被撞塌,这件事刺痛了不少美国人,尤其是老白男这个群体,因为这座大桥是为了纪念美国国歌《星光灿烂星条旗》的词作者,弗朗西斯·斯科特·基,以至于有人将大桥坍塌与美国国运联系在了一起。
为了保住“龙脉”,拜登承诺,将由联邦全额出资重建大桥,然后不出意外的意外发生了:两党又吵起来了,因为这需要至少20亿美元的资金,以及十年左右的工期。《国会山报》、《纽约时报》日前都报道了这件事,美国准备疏通航道、着手安排大桥重建:从现状看,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到了“各方扯皮”的阶段;从经验看,这个阶段大概率要持续个好几年。
这座大桥的坍塌,对美国影响很大,不只是面子上难看,更要命的是对经济和物流的影响。巴尔的摩港是美国东部最大、最重要的港口之一,桥体残骸堵塞了航道,让物流陷入了困境,这个时候美国交通部长也去休“产假”了,虽然他是男的,但这并不妨碍他以“妻子”的身份“生育(领养)”一个孩子。
所以在各方争吵不休的时候,美国政府还是意识到,至少先清出一条可用的航线,美国陆军工程兵部队将负责这项工作并承担费用,拜登政府也下拨了6000万美元的紧急资金。
就在美媒注意力,聚焦在“20亿美元、10年工期”时,有人反而更加感到绝望了。一些美国网友在网上吐槽,如果换成中国,只要“2亿美元,1年时间”就能完成重建;其实要我说,这些网友还是看低了我们的基建能力,广州南沙沥心沙大桥被撞断后,我们用了7天就在附近搭建了临时桥,确保民众的通勤。
一个观察人士在看了对比后,马上想到一件事:拜登总统上台后,提出了一系列要跟中国对标的战略规划,比如“重建更好世界”和大基建战略,以及新能源战略。当初拜登宣布这些项目的时候,每一次演讲都“激情澎湃”,有些人在网上激动地欢呼,回来了,那个“无敌”的美国又回来了,它将展示人类文明所能达到的高度,整个世界都将惊叹于美国的勇气与速度……
但现实却是:两年前,拜登承诺在全美新建50万座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;两年后,国会拨款已达75亿美元,目标完成量:7座。比起这个,20亿美元、10年工期,重建巴尔的摩大桥,这个速度其实还算可以。
其实出现这种情况,我们甚至有点见惯不怪了,或者说,如果美国的基建速度上来了,反而会让人觉得奇怪。那么问题来了:白宫一直嚷着要和中国竞争,但主要领域是有眼可见的拉胯,美国的这个“竞争”是认真的吗?
所以我认为,美国其实并不是和我们“竞争”,而是想着法子搂钱。想想看,原本6000万美元修建的大桥,如今要20亿美元;75亿美元修了50万个充电桩,2年只完成7个,这里面有多少操作空间?现在知道那些“国会山股神”是怎样养成的吧。
